朱恒斋膏药 非遗传承

从民国年间到今天,四代人的坚守与传承, 用匠心守护每一份健康

品牌起源

民国初年,社会动荡,百姓饱受疾病与生活困苦的双重折磨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一位名叫朱恒斋的医者,怀揣着济世救人的宏愿,在市井之中创办了药铺 —— 恒斋堂。

朱恒斋出生中医世家,自幼对中医痴迷,遍访名师,钻研医书,积累了深厚的医学造诣,尤其在膏药制作方面,有着独特的见解与精湛的技艺。

朱恒斋不仅医术高超,医德更是令人称赞。他常常免费为贫困的患者诊治,送医送药上门。在他的心中,患者无贵贱之分,只要有一丝希望,他都全力以赴。这份医者仁心,让恒斋堂在百姓心中扎下了根,朱恒斋膏药也成为了大家信赖的良药。

民国年间 恒斋堂药铺

百年传承 历史沿革

1920年

民国九年

恒斋堂药铺成立

朱恒斋先生于当阳过街楼择址立馆,开设 “恒斋堂药铺”。药堂之内,先生亲坐诊席,携两位弟子共理诊务,望闻问切间,以仁心仁术护佑一方百姓安康。

1932年

抗战年代

抗战年恒斋献药救死扶伤

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,朱恒斋先生心怀济世之念,正式将家族秘传的秘制膏药公之于世。此膏药身负 “生机拔毒、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” 的独到神效,专医战时枪伤,在山河飘摇的危局中,成为拯救伤员性命的 “灵丹”,先生亦以这份仁心仁术,在枪林弹雨的阴影下践行着医者救死扶伤的初心。

1950年

新中国成立

恒斋堂的时代转折

新中国伊始,恒斋堂未能在公私合营的时代浪潮中延续经营,暂时关上了店门。而后,在 “文化大革命” 期间,响应上山下乡号召,投身乡村,于平凡岁月中过着朴实而宁静的生活。

1978年

改革开放

恒斋膏药护民育徒

朱恒斋膏药铺迁至当阳友谊路重焕生机。彼时医疗水平有限、卫生条件欠佳,民间长疮生脓包的病患甚多。朱恒斋一脉重拾祖传膏药,对症施治解百姓疾苦,更在问诊疗愈间悉心培养技艺传承人,让仁术薪火得以延续。

1988年

改革开放十年

第二代传人接手

岁月渐染朱恒斋先生鬓发。这位坚守医道的长者,将祖传制膏技艺郑重托付于儿媳,让朱恒斋膏药的仁术薪火由第二代接棒,继续为四方病患驱散病痛、守护安康。

2010年

现代时期

列入当阳非遗名录

朱恒斋膏药被列入湖北当阳的百年非遗民间膏药,得到当地政府层面的保护与认可,承载当地传统医药文化。

2016年

现代时期

恒斋医脉再启新程

恒斋医脉再启新程 —— 宜昌朱恒斋药业有限公司正式创立,“朱恒斋” 商标亦同步注册。自此,这份承载百年仁心的制膏技艺,不仅坚守传承之根,更迈向市场化推广的新境,让传统医道在新时代焕发更大生机。

祖训与理念

"修合无人见,存心有天知"

这是朱恒斋膏药传承百年的祖训,意为制药过程虽无人看见,但制药人的用心老天是知道的。 提醒后人要凭良心制药,精益求精,不可有丝毫懈怠。

医者仁心

以解除患者病痛为己任,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, 对贫困患者减免费用

道地药材

坚持选用优质道地药材,从源头上保证膏药质量, 绝不以次充好

匠心制作

严格遵循传统工艺,二十九道工序道道把关, 确保每一张膏药都达到最佳效果